民俗文化
番禺民俗文化活动:南村镇坑头村 “马色”表演
民俗文化 2015年03月20日
失传多年的马色、享有盛誉的番禺飘色、沙涌鳌鱼舞等表演轮番上阵、精彩纷呈。中秋节上午,番禺南村镇坑头村彩旗飘飘、锣鼓声声、人山人海,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的节日·中秋—番禺美丽乡村民俗文化节”隆重举行,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艺术巡游队伍阵容壮观,来自番禺各地民间艺术,为节日中的群众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



活动当天,现场锣鼓喧天、龙狮起舞、鼓乐齐鸣。开场节目“勇攀高峰夺头彩”令人震撼,鳌鱼龙狮起舞腾跃,接着是一马当先—坑头马色表演。紧随其后,村民抬北帝像出巡,民间艺术展演轮番上阵,精彩纷呈。与此同时,由21支队伍近1200人组成的民间艺术巡游队伍从坑头村文化体育公园北门整装出发。

巡游队伍由市头村的16只威风凛凛的醒狮开路,一系列精彩热闹的表演吸引了数万名群众前来趁景,巡游路线道路两旁挤满了慕名前来的各方来客,鼓掌喝彩、人声鼎沸,万人空巷。
失传马色再现 本土味外国马震撼全场
番禺是有名的飘色之乡,飘色在番禺已有数百年历史,形式众多。其中,在马上装扮人物的又称“马色”,在水上的又称“水色”,在台面装扮的成“飘色”,沙湾飘色早已名声在外。


巡游表演当日,挂须佩剑一身粤剧打扮的“陈元德将军”驾着澳大利亚大马翩翩入场,陪伴左右的是他的五位五虎将。本土最原汁原味的艺术加上外国元素的马,这种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记者了解到,为了重现马色这一民间艺术,番禺区颇费了一番努力。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何志丰担任了本次民俗文化表演策划人。他告诉记者,失传了多年的马色要恢复困难重重。首先,用于马色表演的本地马几乎绝迹,他们只得寻找其他马匹替代。最后,他们在番禺四海标卓马术会上找到了6匹澳大利亚血统的高头大马。然而,这些马匹习惯于行走沙地和草地,在广场表演蹄子常打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色团队想出了给马穿上小皮鞋的方法,一直训练了半个多月,马儿才被驯服。
全村260人参演 员岗村飘色队阵容强大
飘色在南村镇员岗村已有800年历史,每年春节期间,男女老少看飘色是一大乐趣。260人的团队—在番禺首届民俗文化节中,员岗飘色队以其强大的阵容和复古表演成为重头戏。









强烈推荐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获取更多本话题信息
- 番禺城事
- 便民
- 生活
- 家居装修类信息
- 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