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深圳市小燕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承办的“未来未来——青少年艺术家作品展”14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本次作品总计205幅,涵盖了油画、国画、插画、雕塑、装置等艺术门类,其中参展的学生年龄跨度从8岁到19岁,还有不少画院教师作品,从一幅幅充满创意与创造性的画作中可以一窥小燕画院的艺术教育硕果。
“星星孩子”也有通往艺术的神力之力
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创造,是孩子的天赋与本能。孩子们的作品在用色和形式上是不与传统概念相适应的。如果说,传统画是由外向中心的表现形式,孩子们的绘画则是全方位开放的、空透的,而是从中心向外延伸的空间,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是作者本人与色彩之间的一种最密切的无距离的感情交流。
此次展览中,孩子将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双手爆发出来,既可以看到脑洞大开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艺术的方式伸展,也不难看出这些孩子通过艺术的神奇之力表达自己内心对世界的看法。在这些孩子中,有的年龄很小,有的是患有自闭症的“星星孩子”,他们虽然在言语上弱于同龄人,但是却在其他方面有着超强的天赋,他们的一幅幅作品,更是在变换的色彩和空间中透漏出纯净真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记录。
比如,俞同的作品《明星系列》《扫雷系列》《动物系列》等,这个1995年出生的自闭症孩子善良纯真、渴望交流,喜爱音乐绘画。虽先天残疾,不善言辞,但记忆力超群,运算力惊人,熟知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流行歌曲及歌手,因此特别喜欢画歌星,更对游戏无师自通,尤其喜欢扫雷。上帝为一个人关上门的同时,又给他打开了一扇窗。俞同以其纯净真诚和坚韧不拔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无私帮助,他的画作神秘中透着清澈,直抵人心。再如蔡子谦的作品《绽放》,这是一个13岁孩子的作品,他特别喜欢动物,去观察动物的形态,去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现在人类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广,而动物的栖所越来越小,它们拥挤在一块,维系着生命的繁衍,每一个个体都绽放他生命的光彩。
“创造力对青少年而言极富意义”
“这些作品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梦幻世界,让我们感觉到原来世界可以这样好。这些小孩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解放力,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大学里研究生里它所缺失的东西——如何解放我们的思想。”广东省美术协会副主席罗一平先生说。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作品展的上海分院院长胡日查告诉记者:“在少儿培育这个领域,创造性思维也局限于大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这样的。这次画展,很多孩子不是从小就画画的,不像从小画画的孩子会有很多概念,会被局限,他没有很多条条框框,他想怎样画就怎样画,才会出现这种画面上的奇迹。”这对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件极富意义和挑战性的事情。
据悉,小燕画院是一所有着36年美术教育沉淀,针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特点而专门成立的画院。小燕画院院长吴小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一度的毕业展曾经走进深圳华美术馆、雅昌艺术馆等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此次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为学生们举办展览的初衷,也是为了证明展览的艺术性得到认可,“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鼓励。”谈及展览中孩子们迸发的创造力时,吴小燕说,小燕画院一直致力于挖掘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在教育理念上让孩子们形成创造性的习惯与思维,这才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的能力,即使将来他们不从事艺术相关工作,这种创造性思维也为他们的职业带来积极影响。”
除此之外,小燕画院学生创作的作品,曾代表深圳市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两次进入中国殿堂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并多次远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举办交流展,与当地的少儿美术机构和知名艺术家进行互动交流,获得广泛关注,并赢得了政府领导、各国美术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此次展览展期至10月27日。
南方日报记者/周豫 实习生/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