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日,首座横跨市桥河南北的桥梁——市桥大桥建成通车 资料图片
□番禺区融媒体记者 林 晓
番禺诗人杨锡潘,40年前写了一首题为《市桥大桥》的七言诗:
桥江景物乍添多
飞架长虹卧绿波
北往南来车走转
东行西跑舢穿梭
艮灯彻照冲天亮
砥柱中流任水挝
自此城乡连一起
行人众口颂新歌
他这首诗发表在1980年8月22日的《番禺报》上,早于市桥大桥剪彩通车一个多月。
与杨锡潘同样激动的,还有许多参加过通车庆典的番禺干部、工人、农民、学生,他们纷纷赋诗、作文、写日记,歌颂市桥大桥落成。
拿命换来的大桥
番禺是广东著名的侨乡,世界各地有番禺华人华侨社团40多个,祖籍番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霍英东、何贤、何厚铧等是著名的港澳乡亲。
番禺也是著名的“桥乡”,现有大小桥梁330多座,其中大型以上桥梁80座、桥长500米以上特大桥梁25座,洛溪大桥、番禺大桥等多座大桥全国闻名。
但因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河涌交错,水网如织,番禺原有横水渡口100多个,曾被外地人称为“袋笃”,本地人称为“镬底地”,意思都是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番禺只有5座公路桥,总长52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的延伸,建了不少桥梁,但对于跨度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桥梁还没法兴建,只得以公路渡口来代替。
1973年11月5日,为保证番禺全县南北畅通,番禺县委决定兴建市桥大桥。
市桥大桥选址北边的大洛口食品厂南侧,直架南边的南郊村南边基。
1974年,市桥大桥开始施工。
参加市桥大桥建设的,既有番禺县的建筑工人,也有广东省公路局设计院测设队、省水电局机械施工队、广州捞救局、佛山地区钻探队和珠江农场南沙预制场等单位的工人。
市桥大桥可以说是建设者拿命换来的。
1974年10月开始水下基础打桩,共打钢筋混凝土桩24条,大多是直径1米的,全部打入花岗岩层1米,从河底算起,最深的足有38.5米。水下基础施工前夕,正遇上12级台风在珠江口登陆,刚从南沙拖到市桥的100多吨重的大沉箱被疾风暴潮冲走,建桥工人和航运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它驾驭回来。
水下施工过程中,建华厂烧焊工人杨根,徒手潜水8米进行水底作业;道路站职工区文杰和日杂公司职工冯九仔,凭借广州捞救局提供的一套潜水衣,扫除水下施工障碍。
北桥墩基础桩施灌混凝土时,突然出现塌方。当班指战员连续作战三日两夜,快速、大量施灌混凝土,终于止住了塌方。
1980年,市桥大桥建成。这是当时番禺最大的一项桥梁工程,全长500米,其中,主桥134米、引桥共366米,主桥宽11.2米,是一座双车道钢筋混凝土梁式大桥。有20个桥墩、19个桥孔,河上中孔宽度34米,河道通航高度为正常水位的七八米、历史最高水位的5米,坡度3%,即每百米长度标高为3米。“无论自行车、手推车抑或15吨的载重汽车,都可随便通行。”当时的《番禺报》报道说。
1980年10月1日上午8时半,值新中国成立31周年之际,番禺县人民政府在市桥大桥上举行剪彩大会。现场锣鼓齐鸣,文艺化装造型队伍和参加剪彩的车辆徐徐通过大桥。
县长黄伟宁致辞说:兴建市桥大桥,是番禺人民多年的愿望。大桥通车,是全县人民的大喜事,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桥窄车多成危桥
1983年7月14日上午8点,市桥大桥发生了一宗严重交通事故,大岗公社潭洲服装厂司机关志明驾驶卡车从南往北至大桥顶时,与同方向骑单车的榄核绿村第8村民小组男青年郭惠添相撞。郭多处受伤,当场死亡。
2016年7月18日凌晨,一辆马自达黑色小轿车斜向撞上护栏,该车的两个前轮冲上了离车行道约0.3米高的人行道,车头把市桥大桥东侧人行道外边的钢筋水泥护栏撞烂2米多长,车头严重受损。
两天后的2016年7月20日凌晨5时多,一辆白色奔驰小轿车准备从桥南路上市桥大桥时,突然成45度角斜冲到市桥大桥西侧护栏上。这起“神撞”引致上百市民围观,造成桥南路往市桥大桥方向交通一度拥堵。
2003年7月初,市民刘先生中午下班开着小车回家,行至市桥大桥往南下坡段时,看到前面一辆摩托车掉进大坑里,车头一拐蹭到了旁边刚好经过的另外一辆摩托车上,两驾驶员当场发生了争吵。原来市桥大桥上有一个直径约1米左右的坑,虽已经过修补,但还是凹下去10多厘米,司机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掉进去。桥上还有多个经过修补的小坑。
市桥大桥建成后,车流量越来越多,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每天通车达5950辆次。
1998年,番禺市市政管理局委托广东省公路质量监测站对市桥大桥进行了全面检测,并根据检测设计制订了维修加固方案。1999年12月24日,番禺市市政管理局发出《封桥通告》:“因市桥大桥抢修需要,现定于2000年1月3日至2000年1月12日实行封桥,禁止一切机动车通过(摩托车、自行车可推车过桥)。”
其后,市政局委托检测部门每半年对全桥的变形和损坏情况进行一次观测检查,结果表明,虽然该桥结构变形趋于稳定,但由于桥梁运营时间较长,车流量不断增大,车辆超载和船撞引起的损伤无法弥合,虽然进行了两次的大维修加固,采取限载措施,但桥梁的结构损伤和变形趋势未得到根本改变,安全性能依然偏低。
最大的一次维修是2005年。番禺区政府投资500万元,对桥面铺装层更换,并在负弯矩区加设抗拉钢筋;对主桥主梁梁底贴碳纤维布;墩台身剥落、露筋处修补环氧砂浆;更换大桥的伸缩缝;对全桥外观进行美化,外面涂刷及安装照明。
从2005年9月20日上午9时开始,市桥大桥进入为期3个月的封闭维修保养期,市桥大桥限制一切机动车辆通行,原行驶市桥大桥的公交车路线改道行驶。
维修期间,市桥大桥大摆“人龙”,平时花几分钟就能过桥,现在人们要走20分钟以上。梁姓阿婆每天早上都送孙子过桥上学,因封桥,孙子迟到了两次;每天从北岸过桥到南郊市场买菜的郭阿姨,由于封桥后人太挤,平时拉旅行车去买菜的习惯都改成了空手过桥。
2006年1月18日,市桥大桥提前2天正式恢复正常通行。照明全部更换了与桥南路相协调的新路灯,桥身还装上了LED灯管。番5、番9、番12路3条公交线全部恢复原行驶路线。
2006年5月,番禺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对市桥大桥的4个梯间也进行了改造维修,把锈迹斑斑的梯级护栏更换成了不锈钢护栏,梯级和单车道也进行了翻新。
市桥大桥栏杆的改造维修方案是由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的,在施工上按照设计的要求对使用的材料、效果进行了检测检验,而且在主梁的处理上采用“植筋”的方法,即在主梁上钻一个20厘米的孔,然后把钢筋移植上去,再用混凝土加固。
重建大桥成议案
因桥梁出现裂痕,早在2002年11月,番禺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向区政府请示重建市桥大桥。区政府立即批示:同意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牵头按重建(或改建)市桥大桥的思路组织建设方案。
在2004年的番禺“两会”上,沙湾镇代表团梁振辉等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对市桥大桥进行拆旧建新,以适应现代化新城区建设需要的议案》,市桥街、桥南街等代表团也提交了《关于重建市桥大桥的议案》。
梁振辉和桥南街代表团的陈基等代表说,市桥大桥这座横跨市桥河的首座大桥,多年来都是市桥—河两岸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由于受建桥时客观条件限制,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有关部门虽不断地对大桥进行加固维修,并限制重型车辆通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疲劳作业”,市桥大桥安全实在令人担忧。他们说,重建市桥大桥是交通安全的需要,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陈基等代表建议区政府由规划部门牵头,市政、交通、国土、水利、航道等部门参与,对市桥大桥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拆除重建的具体方案并加以论证。梁振辉等代表希望区政府在关注市桥大桥安全运行的同时,从加快南区开发、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高度出发,下大决心,拆掉残旧且安全隐患大的市桥大桥,重新建设一座设计新颖、通行能力强、具有标志性的新型现代化市桥大桥。
2004年5月26日下午,番禺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建议将陈基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市桥大桥的议案》和梁振辉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市桥大桥进行拆旧建新,以适应现代化新城区建设需要的议案》合并为《关于重新建设市桥大桥的议案》,确定为区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交由区政府办理,由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其办理实施方案,并检查督促实施。
2004年9月7日,番禺区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关于办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重新建设市桥大桥的议案》实施方案的汇报,原则通过了区政府办理《关于重新建设市桥大桥议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说,根据番禺区中心组团规划和区规划分局提供的市桥大桥重建规划设计条件,市桥大桥定性为干路桥,机动车道不小于4车道,与其相关的工业路、桥南路、长堤路、南堤路的规划控制和交通组织已在中心组团规划中进行了考虑。根据规划要求,初步拟定桥面行车道净宽15米,跨河部分两侧各设3~4米人行道,引道部分只设防撞护栏,引道两侧地面保留一个单向右转车道。按照实用为主兼顾景观的原则,初步拟定了中承拱桥方案、连续梁桥方案等。
后来,维修方案又取代了重建方案。
再提重建,这次是真的
今年11月下旬,市桥大桥重建再次成为番禺的热门话题。番禺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对运行了40年的市桥大桥进行封桥拆除,之后按双向两车道标准重建。
为确保市桥大桥通行安全,在拆除重建之前,番禺区交通运输局计划于2020年12月15日起对市桥大桥实施大型车辆(含公交车)限行措施,番5、番9、番12、番29、番20B、番147、番165等7条途经该桥梁的线路需实施临时调整。
此前,番禺区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委托广东承信公路工程检验有限公司对市桥大桥进行了检测,2019年12月完成了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结果显示,该桥综合评定为D级不合格桥梁,主要病害为梁体裂缝、主跨结构承载能力不足,不满足原设计荷载等级汽车-15级,挂车-80的要求。
目前,大桥建设部门正在开展重建方案设计工作,预计将在2021年动工,工期18个月,投资估算约1.5亿元。
有关方面表示,因是在原桥上拆除重建,市桥大桥重建工程不涉及拆迁。施工期间,不影响大桥南北两岸南堤路、长堤路的正常通行,但过桥的车辆得改道。
经历了40年风雨的市桥大桥,面临拆除重建。作为首座横跨市桥河南北的大桥,即将新生。番禺人民对市桥大桥的感情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他们心中除了深深的不舍外,更多的是对新桥的期待,毕竟城市发展迅速,现在的大桥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番禺更好的明天,拆旧建新将成为常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